• 亚洲高级钟表展三年回顾:香港是风雨中的避风港?(组图)
  • 发布时间:2015-10-22 14:15 | 作者:ecooz | 来源:未知
  • 9月30日至10月2日,第三届“钟表与奇迹”在香港举办,12家品牌共接待逾2万名亚洲参观者
    9月30日至10月2日,第三届“钟表与奇迹”在香港举办,12家品牌共接待逾2万名亚洲参观者


      1994年,刚刚毕业的马思德(Guillain Maspétiol)被公司卡地亚派驻香港,初来乍到,这个信心满满的法国小伙就有点气馁——和钟表文化悠久的法国不同,在香港,钟表品牌没有专卖店,主要通过表行销售,柜台里杂乱地挤满了待售的手表,多数以简陋的塑料薄膜包着,十分无序,就跟这个城市糟糕的交通一样。

      “刚回来那时,我觉得香港的变化令人触动。钟表专卖店有了奢侈品气息,消费者群体也发生了大转折,以前是日本客多内地客少,现在完全相反。”两年前,马思德被任命为积家北亚区行政总裁,首个任务就是落实1个月后即将盛大开幕的首届“钟表与奇迹”亚洲高级钟表展——由于参展品牌均来自日内瓦表展(SIHH),“钟表与奇迹”也有“小SIHH”之称。

      9月30日至10月2日,第三届“钟表与奇迹”在香港展览中心如约举办,与往年稍有不同,独立制表品牌爱彼并不在列,不过朗格、名士、卡地亚、IWC、积家、万宝龙、沛纳海、伯爵、Richard Mille、罗杰杜彼、江诗丹顿、梵克雅宝纷纷展出了自家力作和新款腕表。4天中,12家品牌共接待逾2万名亚洲参观者(包括700名媒体代表),大致和SIHH 7天的接待数相当。

      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近三年的复杂情况众所周知,受反腐政策和整体经济下滑影响,瑞士腕表销售在2015年前7个月共下跌近21%。外部原因则有访港旅客大幅减少、瑞郎取消上限等。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瑞士钟表整体出口额大跌9.3%,其中出口至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销售额分别大跌39.6%和28.7%。虽然香港从2008年起就成为瑞士钟表最大出口市场,但疲软的市场表现和购买力外流如果短期难以改善,其世界钟表重城的地位将持续受到挑战。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合约签订的最后一届“钟表与奇迹”,明年是就地召开、换地重开,还是干脆不开?坊间的疑问和不解,已经让风雨中本就摇摆的香港,渐渐失去了奢侈品避风港的光环。经历了数十载的高速发展,香港的钟表业会否迎来新一轮洗牌?就此,再来判断三届“钟表与奇迹”对香港钟表市场的影响及展望,或许才能指示更为明晰的线索和答案。

      “即使中国内地消费者越来越少前往香港购置奢侈品,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前往其他区域消费,例如欧洲、日本、中东以及韩国。这些海外购买力足以证明中国消费者对瑞表的忠诚度。”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主席法比安·露波(Fabienne Lupo)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邮件采访时表示:对品牌而言,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好地协调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分配,这将帮助品牌从现在的市场困境中摆脱出来。
    9月30日至10月2日,第三届“钟表与奇迹”在香港举办,12家品牌共接待逾2万名亚洲参观者
    江诗丹顿Heure Discrète腕表
    罗杰杜彼Excalibur Brocéliande腕表
    罗杰杜彼Excalibur Brocéliande腕表
    万宝龙维莱尔系列圆柱游丝陀飞轮夜空Geosphères腕表
    万宝龙维莱尔系列圆柱游丝陀飞轮夜空Geosphères腕表


      归于理性的分化

      “我们来了?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提供更多?”在万宝龙国际公司市场部执行副总裁简·贺宁·科赫(Jens Henning Koch)的印象中,这三个短句可以概括自己坐镇三届“钟表与奇迹”的感受——从未知到摸索,再到试图厘清。对于年轻的钟表品牌,思考3个问号背后的潜力尤为重要。

      万宝龙并不年轻,对不少人来说,它是熟悉的陌生人——这个德国品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主打礼品市场;1997年,它被历峰集团收购后开始进入腕表市场,并在2004年成功收购百年表厂美耐华。提到20年耕耘,万宝龙的消费者是否发生了变化时,他总结道,“随着中国礼品行业回归理性,客户的需求也从"买给他"变成"买给自己"。”

      科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展示了本次展览的两款热门作品,售价均为2000多欧元,性价比很高。而在上一届,万宝龙推出的宝曦系列同样受到不少关注,针对其定价的讨论风波尚且犹存。高端腕表的定价一直是“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过业内人士早有呼吁:所有著名钟表品牌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市场依旧庞大,它还在这里,要转变的是品牌的思维和理念以适应这个市场,必须提供市场需要并买得起的产品。

      “以往消费者多是抱着炫富的心态买表,追求bling bling的效果,现在他们转向关注品牌历史、作品质量、朋友的推荐等,大部分人更"现实"了,注重自身品位和个性的彰显。”马思德注意到,过去两三年,消费者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积家本次新推出的地球物理天文台系列中,就囊括了几枚低调朴素的款式,配备“跳秒”功能,简约而不单调。

      另一个姗姗来迟的晚辈罗杰杜彼提供了另一种重归理性的方式。“如果你想和中国市场接轨,发掘潜在的客户,精品店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过,若是碰上售后,怕是有些品牌就无能为力了。”罗杰杜彼CEO让-马克·蓬特儒(Jean-Marc Pontrou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

      8月,罗杰杜彼在北京的第二家专卖店开幕,明年将有两家新店开业,整体下滑的现状似乎并没有阻挡其逆势扩张的脚步。他还介绍:顾客在任何一间罗杰杜彼专卖店都能享受维修的服务,品牌有一支24小时待命的团队,负责维护中国内地的日常售后。“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旅行者像现在这样满天飞,作为链条的末端,本地售后服务的支持尤为必需。以前是日本,现在是中国。”

      回到“钟表与奇迹”举办的初衷“为亚洲定制,服务亚洲”,即满足那些不能前去瑞士看SIHH的亚洲消费者和媒体,其他区域市场的动向也应是展览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由于它们之间相对独立,三年来,对交叉市场的梳理和共论始终处于盲区。
    积家地球物理天文台系列腕表
    积家地球物理天文台系列腕表
    伯爵Limelight神秘腕表
    伯爵Limelight神秘腕表


      制表业的香港情怀

      2013年是“钟表与奇迹”落地香港第一年,也是林建岳新任旅游发展局主席的首年。这位临危受命的娱乐界大亨是丽新集团和寰亚电影公司的老板,但面对起起伏伏的旅游业数据,现实中的香港或许并没有电影中那般充满吸引力。

      "钟表与奇迹"是继巴塞尔、日内瓦两大表展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钟表盛会,亦是亚洲唯一的大型艺术钟表展,足以表明香港在亚太区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回复给《第一财经日报》的邮件中,林建岳并没有就“钟表与奇迹”落地香港的细节做出答复,他写道,“这个展览和香港钟表展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展览,无论产品、定位、对象及功能都有分别,两个活动在港举行,全面完整了香港在钟表展览的地位。”

      林建岳所说的香港钟表展是香港老牌的钟表博览会,至今已举办34届,时间在9月初。今年的香港钟表展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约780家参展商聚首一堂,5天中共吸引近2万名买家到场参观采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钟表贸易采购展览。在展览最受注目的“World Brand Piazza”专区,今年聚集了13个国际知名钟表品牌,包括宝玑、宝珀、肖邦、格拉苏蒂、积家、伯爵、真力时等。

      2010年,“World Brand Piazza”由太子珠宝钟表行发起号召,在“钟表与奇迹”未来到香港前,这个展中展是高端腕表在香港市场最集中的亮相活动。但在2013年后,有几家品牌并没有从“World Brand Piazza”出走,原因在于其商业交流功能更强,能够吸引全球各地商家前来参观采购,提供洽商及交流的平台。

      香港素来是奢侈品品牌进军中国内地甚至是亚洲市场的主要跳板,从服装服饰到皮具箱包无不如此。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不少瑞士钟表品牌一掷千金,在最热闹的几个街口盘下昂贵的店面,一连开出四五家,主要集中在中环、铜锣湾、尖沙咀等商圈,而在它们的大本营瑞士,专卖店不过一两家。

      “香港在亚洲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内地的关系,以及相关贸易协定造就了其在亚洲钟表业的地位。”露波认为,2010年到2013年瑞表市场的高速增长并不是长期可持续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一个市场都会在一定时间内经历颠簸。

      2013年,香港同时迎来了两个重量级的展览,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和“钟表与奇迹”,分别来自著名的两大瑞士展览巴塞尔艺术展和日内瓦表展。人们很容易将其联系,并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带动了香港和内地艺术交易市场,来对标“钟表与奇迹”有无对中国制表业和独立制表人带来积极的鼓励?对于这个问题,露波持保留意见。“所有这12个品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无论它们的产品是更专业性还是更具艺术性。从这方面来说,我不认为表展对这些品牌的发展起了特别大的作用,因为每一个品牌或集团都是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市场需求来制定商业计划,而不是仅仅因为一个腕表活动。”
    9月30日至10月2日,第三届“钟表与奇迹”在香港举办,12家品牌共接待逾2万名亚洲参观者
    IWC柏涛菲诺手动上链星期日历腕表
    9月30日至10月2日,第三届“钟表与奇迹”在香港举办,12家品牌共接待逾2万名亚洲参观者
    名士克里顿系列18K红金1830五分钟报时怀表